唯有敢于担当才能无愧历史使命
石轩
最新一期的《学习时报》刊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的文章《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刘云山在文中指出,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3月9日 新华网)
自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改革开放到深化改革,不少党员,不少干部在为国独立解放中身先士卒,不少领导干部在为民谋福祉中奉献一生,其光辉事迹永远值得世人的铭记。然而,在当前却有着不少官员遇到利益争先上,看到困难绕着走,这一种荒谬的存在,究其缘由,还是担当的缺乏。
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曾国藩曾如是教育家人并自勉。如同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在近日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上所说一般官员开始热衷于讲假话、讲好话,却从未讲真话。或许没有人统计过当前的官员队伍中到底还有多少人时常满足于当好好先生,但至少其真实数字不应当是一个小数。推诿、躲避、推脱的存在,让群众的利益诉求陷入困境,更让不少原本可以及时化解的矛盾最终成为信访上访的难题,这一种当前基层维稳的尴尬现状,难道还不是既往那一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之人的咎由自取?
勇于担当敢于作为,这一简短的说法看似容易,但却将对官员干部的要求提到了新的高度。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需要官员面对难题勇于承担,不临阵脱逃,自己的问题要自己负责,用独挡一面的面貌去面对挑战;另一方面则要求官员们敢闯敢干,处理问题有勇气有气魄,拿得起放得下,在新时期新挑战面前用新思维新方法应对,不陷入固步自封的泥潭沼泽。
总而言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为官一任更应当在其位谋其政。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所强调官员干部应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短短“三严三实”的24字就已经清晰将干部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予以明晰。官员干部选择了为民服务这一条道路,就必须树立起与职责相对应的任务与责任,这既是群众殷切的期盼,更是公仆二字所赋予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