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平台再出发,“资阳媳妇”整装待发
安岳县发展和改革局杨远琼
依然记得第一次来资阳的情形,那时,正值毕业季,我在成都参加完中国银行面试后,匆匆赶往资阳,参加第二天的省考。一路上,细雨蒙蒙、道路蜿蜒、夏山苍翠,沿途的风景无不给人以无限遐想,我想象着资阳的模样。高速路边“五年总量翻番、再造一个资阳”的标语映入眼帘,把我拉回了现实,这十二个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时间,使我充满了激情和能量。我琢磨着,如果我能有幸成为一名公务员,我一定不辜负这十二个字。
毕业了,才第一次去资阳,那大抵不是资阳人吧!
是的,我并不是资阳人,然而,资阳却是我的家。有这样一类人,为了更随男友或者丈夫,离开了生养自己的家乡,抛开了对大城市的向往,而选择扎根资阳。我们姑且称为资阳媳妇吧!我便是万千资阳媳妇中的一员。这里,虽没有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却有爱惜我们的丈夫;虽没有爱护我们的亲人,却有关心我们的同事;虽没有往日熟悉的同窗,却有能够交心的朋友。这里,虽不是我们的家乡,然而,我们挚爱这片土地,关注它的发展,更为它的不断壮大与茁壮发展不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毕业了,我没能如愿成为一名公务员,然而我也在银行职员这一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力量微薄,我却从未停下脚步。在银行工作那短短八个月时间里,我从一名大学生顺利转变为一个社会人,也见证了资阳的巨大变化,如火如荼的招商引资,为资阳引进了一批又一批的高质量企业;风风火火的市政建设给市民带来更多的环境福利;方兴未艾的产业发展,为资阳提供强有力的发展引擎;保质保量的民生工程,给予了资阳百姓越来越多的实惠。
由于,我的丈夫是一名公务员,他向我讲述了资阳发展的优势与潜力,让我对资阳的未来充满希望,这希冀不仅源于对未来的向往,更源于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一天,我向他说明我要再次考公务员的想法,他极力反对。原因很简单:一来,家里已经有一名公务员了,双方都是公务员,岂不是少了很多乐趣;二来,公务员收入微薄,并不是看起来的这般光鲜;三来,公务员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轻松,工作压力很大。我不以为然的反驳:“我看着你,挺好的呀!每周都能双休,不像我,上两天休一天,跟机器似的”。因为执拗,我还是毅然而然地去参加公务员考试了,并且也如愿考取了公务员。我的许多同事都为我感到开心,因为,在他们看来,我终于完成了他们不能完成的理想。用他们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从“糠篓”跳到了“米篓”。
然而,我并没有兴奋多久,辞职的那段时间,领导的再三挽留,对同事们的不舍,让我很是纠结。面临选择,人反而少了当初那份执着与勇气。正当我不知如何抉择时,丈夫给了我许多鼓励,尤其是他那一句“在银行只能为银行的客户服务,而当公务员,却能为更多的老百姓服务,这可是你自己说的”。他的这一句话坚定了我辞职的决心。
就这样,我抱着为更多群众服务的信念,离开了中行,到乡镇做了一名公务员。可去了没有几天,我便十分失落。在乡里,我一个人住一个房间,住宿楼背后是一片墓地,我常常害怕得连上厕所都不敢去;乡里,生活上也十分不便,办公条件也不尽人意。晚上,我常失眠,脑袋里想着:我是有多傻啊!毕业时,为了男朋友,一心往资阳找工作,毕业了,也算幸运,两人能在同一个城市工作生活,殊不知,多少人奋斗了好几年都不能在工作在同一个地方,而我却要从银行跳槽到乡镇做公务员。
可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我很快地适应了乡村生活,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乡镇公务员。当我看到老乡们在我主动为他们帮忙时,他们脸上露出的笑意;当我听到我为领导、同事分忧时,他们说出的“谢谢”;当我把乡政府近十年的机关档案整理出来,把村里多年的档案编制完时,心里涌出的那份成就感时,我才深深明白,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乡镇公务员虽然辛苦,然而却深受百姓们的爱戴;乡镇公务员虽然要与家人聚少离多,却收获了一份份友谊。在单位,共事的领导同事们,便是我的良师益友。晚饭后,一行人,每天都顺着不同的村道散步,既体验了乡村朴质宁静的生活,也了解群众之所需、群众之所想、群众之所盼。
一转眼,我已经毕业了两个春秋,供职了三个工作单位。今天,我有辛成为一名发改人,我十分珍惜。
发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工作量大,也是不言而喻的。我时常忙得停不下来,下班后也常常加班。我的同学不禁调侃我:“当初你在中行时,工作辛苦,现在,在发改系统,我感觉你比之前还累!”是啊,公务员的工作并不是外人所想象的那般轻松!正如,当初的我一样,羡慕丈夫光鲜亮丽。然而,只有自己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曲折。可是,我并不后悔,我不后悔当初义无反顾来到资阳,也不后悔当初进入公务员的行列。因为,在资阳的这片热土上,有我深爱的丈夫,也有我热爱的淳朴善良的资阳人。
在资阳这片热土上,有一群激情澎湃的人,她们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却将无限的爱倾注于这片土地上;她们离开校园,远离繁华都市的喧嚣,将欢乐与痛苦交织在这片土地上。几度风雨、几度轮回,时间让她们饱经风霜,却不能使她们的脚步停下来。她们虽不是资阳人,却早已视资阳为家,她们用无悔的青春,书写对资阳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