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巨头为何停止大动作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全球油价持续下跌大环境下,有人会认为中国国有石油巨头将掀起海外收购狂潮。过去几年,受能源渴求膨胀驱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一直是国际石油资产的大买家。如今,他们突然收起钱袋,与整个行业的步调保持一致。自去年油价开始暴跌以来,很少有显眼的并购交易出现。
那么,中国的油企大亨为何会保持沉默?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中国实时报》对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进行了采访。采访内容摘要如下:
中国油企在国际并购中扮演多重要的角色?
在发生在2009年至2013年的上一次行业循环中,中国三大油企是国际石油资产的最大买家。《石油情报周刊》发布的数据显示,当时,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进行海外交易的净价值总和——购买的资产价值减去出售的资产价值——为1041亿美元,远高于美国三大油企海外交易的净价值总和——90亿美元。同一期间,欧洲四大尤其海外交易的净价值总和为负500亿美元。
新循环仍在继续。不过,2014年,中国的大型油企仅进行了三桩交易,总和为28亿美元,仅为2013年交易总和的八分之一。
现在为何“沉默”?
我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三大油企需要时间来整合刚刚购买的资产。油企是在油价如此快速地下跌的情况下,他们需要解决低回报率问题。第二,他们没那么多现金了。尽管这些企业拥有国有银行的财力支持,但是他们的钱袋也不是无限制的,而且资产负债率管理已经开始令人担忧。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更关注污染问题,更好的能源混合,石油产品质量改善以及更高的效率。牢靠的能源供应不再是他应予最有考虑的事。而且,从积极的海外并购活动中,他们也汲取了经验和教训。一些工程代价昂贵,一些工程低估了风险,还有一些系统存在漏洞并带来非常损失。
除了三大油企,其他中国企业怎么样?
事实上,中国民营企业表现非常积极。原因有很多种。有些企业从其他行业积累了财富和管理经验,现在正转向回报率更高的石油部门。有些企业希望,当中国向海外玩家开放能源行业时,自己能够随外国企业一起进入国内油市,所以才会收购海外能源企业。少数上市企业也想要利用自己石油行业的新关联来提振自己的股价。
这些民营玩家会对海外市场产生影响有多大?
影响正变得越来越大。数据显示,超过500亿美元的中国投资参与了美国的页岩油繁荣,其中不足20%来自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约有400亿美元来自中国民营资本或非石油行业国有企业。
什么让本轮石油行业循环不同于以往?
石油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本世纪的一大特点就是结构性的能源转变。美国的页岩油革命打破了老式的“开采、开发和生产”长生命周期,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工厂制造的新模式,将生产周期缩短。新的生产模式让数千中小型油企有可能活下来,并且茁壮成长。这些企业的金融支持者正获得丰厚的回报。
不管是在投资目的,还是交易结构上,新一轮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并购潮,都将不同于以往。国有油企和大型跨国企业仍是重量级选手。不过,来自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将变得更积极。新来的人现在或许还不能签下“超大交易”,但是他们很可能成为真正的游戏规则颠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