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态审计”为干部仕途把关值得称道
四川绵阳市委、市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开展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离任时,将对其任职前后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对比考评,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四川新闻网7月14日《绵阳试点离任审计算“生态账”》)
党的十八大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国家已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考核官员的环保责任”已是大势所趋,保护环境应当为各级政府管理者的职责所在。
实行生态环境离任审计,目的是增强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促进各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却日益凸显,长此以往必将制约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各地政府在当前转方式、调结构中,也开始逐渐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正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绵阳率先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试点,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大势,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积极探索。绵阳市试点离任审计算“生态账”的做法,彰显出绵阳在环境保护中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环境保护、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
生态环境关系民生、反映民意、影响民心,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经济、人口、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建设就算暂时搞上去了,但最终还是会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一些地方只顾发展经济,片面追求GDP,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笔者认为,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对离任干部进行生态环保方面问题的审计,是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查制度的丰富与创新,也是对领导干部短视行为的有效约束。
生态审计能够全面公正地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时下,一些地方对干部的离任审计仅仅局限在经济指标方面,这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甚至为了完成财政税收任务,引进污染严重的企业。而这一切情况的发生,往往与这些地方的领导好大喜功,片面追求个人政绩有很大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生态环境审计不亚于经济目标、经济责任和财务审计,其意义更重大、更深远。生态审计,既能审出成绩,也能审出失误,它能促使干部考核制度更加科学、全面、公正。因此,在对干部离任进行经济目标、经济责任和财务审计的同时,要严格执行干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切实发挥离任审计的作用,倒逼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利,在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效益,为民造福、为国谋利。(顾一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