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需要“零容忍”还需要打好“持久战”
朱志
近日,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问时说道,中国党和政府反对腐败的意志和决心是一贯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有贪必反、有腐必惩,取得新成效,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3月13日 新华网)
过去的2013年,如若说在公众心中最常提起的一个词恐怕莫过于“反腐”,从郭永祥到李春城、从李崇喜到刘铁军,各大“老虎”纷纷被打,各“苍蝇”纷纷被拍,传达而出的就是党中央对于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零容忍”的态度与决心。
腐败自古以来都是人民政府的天敌,因为其往往造成的是让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受损。因此,不论是谁,不论职位高低,都应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那一些只要是触犯了党纪国法,就应当依法依纪严肃查处与惩治,这是一种职责,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当然,在深化反腐的过程中,还有一些这样亦或是那样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在近两年落马的官员中,我们看到了有些官员是因为自己喜新厌旧从而在情妇的报复打击下最终曝光,也有一些官员是因为不雅照、不雅视频从而最终而落马,还有一些官员是因为香烟、手表的天价与奢侈最终被查出…在如此之多的官员落马原因中,情妇的反目成仇以及自己不经意间展现的奢华最终才被查处,如此现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监管部门对于官员的监管还存在着不少的漏洞与不足。
其实,到底要怎样反腐恐怕是一个庞大的问题,但终归有一点是不容回避的,那就是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当前逐步深化改革中,已经开始逐步推进“权力清单”的公布,界定权力的边界,从而防止滥用权力。如此举措着实有效,但要想真正杜绝反腐,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反腐机制,不应当总是在“大”腐败发生以后方才查处,应当腐败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及时发现予以扼杀,从而让腐败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来说,腐败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在推进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暴露而出的缺陷与空白,有的放矢,边查处边完善,从而真正打造出一套严密而又科学的防腐治污体系。
联系人: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