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任由贪欲“戕害”孩子的未来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榆林横山县,中小学生常年喝的桶装水,竟然无卫生许可证和QS(质量安全)认证。据西部网记者了解,“无证”水厂名称为横山县教育勤工俭学办大漠神泉饮用纯净水厂,经营者为横山县教育局局长张忠厚,而且该水厂属于个体经营性质。(中国新闻网,2014年4月3日)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对于孩子的教育以及健康问题,历来备受各方重视。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恨不得给孩子吃最好的、喝最好的、穿最好的,生怕自己孩子的成长教育输在起跑线上。学校和家庭共同承载着孩子成长成才的梦想与责任。
然而,在生意场上,学校却是公认的最好赚钱的地方。学生处于身体的快速成长区,需要大量的营养补给,要吃要喝要零花,这些都是刚性需求。现在的孩子,往往从小学开始就在学校进行封闭式的住读,需求就更加旺盛。在学校经营餐饮副业也就成了一块肥厚的蛋糕,饭菜质量差一些,数量少一些,也不愁会卖不出去,稳赚不赔的垄断生意,谁看了都会眼红,于是乎学校里经营大餐就成为了各种关系背景权力的博弈。要在这块肥得流油的蛋糕上分得上一杯羹,没有“背景”恐怕只是泡影了。领导的亲属、朋友、铁哥们儿往往会以绝对的强势入驻,赚得盆满钵满,不知羡煞了多少人。也难怪这名端着“金饭碗”的堂堂教育局长也会眼红,也会通过垄断孩子们喝水的生意来分一杯羹。
为什么孩子非要喝这样没有卫生许可证,完全没有安全保障的水?一切恐怕皆源于这是教育局长的水,他说喝没人敢说不。作为教育系统的“一把手”,唯利是图的本性一览无遗,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可见一斑,哪里还会把孩子的健康当一回事?
教育局长是一个地区教育事业的掌舵人,更是一名领导干部,其职责是服务于教育事业,是如何发展教育事业,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正因为手中有了权力,反而忘记了肩上的职责,丧失了心性,已经大胆到不需要假手于人而是亲自出马从孩子身上赚取昧心钱,令人发指的地步。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个教育局长都如此,想必还有副局长、科长、股长、主任、他们以及他们的亲戚朋友是不是时刻都在想着“上面有人”,想方设法在纯洁的校园里也捞上一把?肥了局长、肥了领导干部的亲戚朋友,却害苦了正在成长孩子,孩子的合法权益又还会有谁来保障?家长养儿育女的一片苦心岂不是付诸东流?在孩子年少青春的岁月里充满了强制冷漠的剥削,祖国的未来着实令人担忧。
只有肃清这样唯利是图赚昧心钱的领导干部以及千丝万缕的裙带关系、利益关系,才能真正还孩子一片学习成长的净土。(文/郑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