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长是否戴口罩”咋让人格外关心?
文/周歌
作为环保局长,针对北京污染天的频发,很多市民都关心其出门是否也佩戴口罩?对此,陈添表示,“我不戴口罩,家里也没有空气净化器。”医学硕士出身的他表示,大家都关心PM2.5污染,但PM2.5来源确实产生于我们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其70%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不是天生的,这是需要大家肯定的。所以,他建议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对社会负责。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企业承担起大气污染主责。同时,希望市民能从自我做起,承担起自己那份责任。(据4月15日《新京报》)
其实,很多市民关心环保局长出门是否佩戴口罩,以及其家中用不用空气净化器,这如同此前一些地区老百姓向当地环保局长发出“下河游泳”的邀约一样,既传递出公众对于当下自然生态环境的强烈不满,也希望督促相关官员能够真正拿出切实有效的举措,来改善当下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无论是近两年来恶劣的雾霾天气频繁造访,还是不少地区地下水严重超标的现实困境,都与不少企业的恶意排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在污染问题频繁上演的背后,一些地区环保部门的不作为乃至乱作为,无疑是致命的“祸根”。按理说,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要想投入运营,必须要先好“环保关”,而为何仍有不少企业在环保工作不达标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大肆生产呢?在一些地区,尽管污染企业的恶意排放十分严重,当地老百姓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投诉举报,可是,相关监管部门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千方百计为企业的恶意排放充当“保护伞”。
试想,如果不是监管部门从中捞到了好处,又怎会如此这般置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于不顾呢?事实上,在很多恶意排污事件的背后,都可能存在着官商勾结、钱权交易等腐败黑幕。另外,一些地区的监管部门早已经习惯于“以罚代管”,面对企业存在的污染问题,并不能从源头上加以治理,而是在收取罚款之后便万事大吉。甚至,有的环保部门还向执法人员下达“罚没指标”,并将罚款数额作为考评执法人员绩效的一项硬性指标。
这样一来,对于执法人员来说,或许他们更希望辖区内出现更多的恶意排污问题。雾霾很可怕,环境污染问题很可怕,其实,相关监管部门这种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比雾霾更为让公众感到痛心。如今,面对公众对于环保局长出门是否佩戴口罩以及其家中用不用空气净化器的格外关注,希望各级环保部门能够知耻而后勇,通过打造作风正派、坚守原则的执法队伍,从严格执法入手,坚决遏制各类污染问题的大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