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煤碌脛脦禄脰脙拢潞脢脳脪鲁 > 新闻频道 > 热点新闻 >

遍及世界各地的“官坡滑模队”

脢卤录盲拢潞2014-05-08 12:12:09 脌麓脭麓拢潞三门峡日报

  1999年春,从河南卢氏县的深山里走出了一支农民施工队。15年来,这支队伍的人数由少变多,规模由小变大,成为国内外建筑领域的生力军。他们从河南到全国,继而走出国门,脚步踏遍40多个国家和地区。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一大早,河南省卢氏县官坡镇的20名农民在上海虹桥机场登上了飞往白俄罗斯的航班。他们不是外出旅游的,而是为白俄罗斯的40万吨漂白硫酸盐纸浆厂建造一座高达120米的烟囱。该工程于去年8月开工,因北方气候寒冷,11月中旬停工。他们这次就是要继续工程建设,争取在今年冬季到来之前完工并交付使用。

  项目工程队队长周天虎告诉记者,他们这支队伍只是“官坡滑模队”中的一小支。目前,官坡镇外出做滑模工程的施工队有19支,施工技术人员有1600多人,项目工程覆盖亚欧非三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从外出打工到组建施工队

  1996年年初,卢氏县官坡镇沟口村青年农民吴振虎外出打工,被郑州市河南远达实业有限公司录用为建筑施工员。他吃苦耐劳,好学上进,仅两年多时间,就对建筑行业的识图用图、混凝土搅拌以及高层砌墙等技术运用得游刃有余,并熟练掌握了一套独到的建筑技术。凭借着精湛的技术,他总能保质保量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很快,公司提拔他任施工队负责人。

  建筑工程属于流转式工作,转场多,人员有时集中有时分散,公司领导常为施工人员的调配而发愁,吴振虎就产生了自己组建一支专业施工队的想法。1998年冬,公司批准由他组建一支高难度技术施工队,专门从事难度较大、施工任务较重的工程。

  物色施工队人员时,吴振虎首先想到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卢氏县官坡镇地处该县西南深山区,全镇26000多人,每年外出打工的三四千人。1999年春节回家过年时,他走乡串村,向乡亲们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有人跟他一起出去创业。春节过后,30多名同龄人在吴振虎的带领下离开家乡,以“官坡施工队”的名义,出现在远达公司的项目工地上。

  从1到19,“官坡滑模队”成了共同的品牌

  随着业务不断拓展,公司承揽了许多诸如烟囱、粮仓、水塔等配套工程项目,这些工程与桥梁、房屋相比,造价低,施工难度大,搭一次脚手架用不了一天就得往上接续,工人的主要工作便放在了搭脚手架上。许多施工队都不愿干这种吃力又不赚钱的活,吴振虎却二话没说,接了这个“难活儿”。

  接了“难活儿”,就得有解决“难活儿”的办法。聪明的吴振虎带着施工队里的乡亲们,结合楼房建筑经验,对施工工艺作了改进。烟囱和水塔等均是圆柱体建筑,内部空间大,他们变外部作业为内部作业,将脚手架搭在了圆柱体内部。如此一来,不仅施工场面变小,可以省去外围的许多辅助设施,且比较安全。后来,为了便于作业,他们又发明了一种内圈模板,施工人员站在模板上绑扎钢筋、浇铸水泥。每当施工面升高时,将模板整体抬升一下即可。又过了一段时间,大家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可以用动力对内圈模板进行滑动升降,这样既安全且更便捷。说干就干,他们的想法很快就变成了现实——由电力做动力,内圈模板变成了动力滑动的工作面模板,也就是“滑模”。每当工作面需要升高时,只要一按启动按钮,作业面模板就会自动抬升,省去了繁杂的脚手架,也省去了工人上下班时人工攀爬的辛苦。

  不断的技术革新,给施工队带来了丰厚的效益,许多往日很难承揽的工程项目主动“找上门来”,一支小小的施工队显然承接不完,吴振虎施工队的技术人员便像他当年一样,开始回家乡寻找一些青壮年劳力,组建新的施工队伍。

  由此,吴振虎带领的施工队从一支变为两支,接着是第三支、第四支……到了2014年春天,已经发展为周天虎滑模队、梁青杰滑模队、孟红伟滑模队、吴振生滑模队等19支施工队伍,每支队伍多则100多人,少则五六十人,比较固定的技术人员和务工人员总人数超过1600人,最多的时候超过4000人,他们全是来自官坡镇的农民。

  这些施工队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官坡滑模队”。吴振虎也由此名声大噪,被河南省滑模行业尊称为“滑模教父”。

  采访中,吴振生告诉记者,“官坡滑模队”如今成了劳务品牌。往日他们都是村里的“泥巴匠”,现在却变成了滑模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个个都有一套滑模绝技,成为这一新兴产业的骨干力量。“说‘官坡滑模队’在国内滑模行业‘一枝独秀’,一点也不过分。”

  由于滑模在建筑行业用途广泛,他们的业务由水塔、烟囱扩大到煤仓、电厂冷却塔、炼钢厂的筒仓群、广播电视塔和储油罐等。这些柱形建筑最高达220米,最低也在30米以上。

  从内地到国外,甚至世界闻名

  由于拥有超一流的施工手段和技术,10多年前“官坡滑模队”刚刚诞生,就在国内超高建筑行业站稳了脚跟。而到了今天,“官坡滑模队”已是世界闻名。

  5月6日,记者专门采访了驻扎在郑州的一支“官坡滑模队”队长周天虎。据其介绍,起初,“官坡滑模队”主要承揽国内工程,随着滑模行业的不断扩展,一些国外建筑项目也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先是越南、巴基斯坦、沙特、阿联酋、柬埔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后来“渐行渐远”,他们的脚印延伸到非洲的南非、苏丹、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也门、安哥拉、马比亚新几内亚和欧洲的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15年来,‘官坡滑模队’不辞辛苦,走南闯北,几乎与国内所有大型建筑公司都合作过,仅其中的宝龙公司就完成了281个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工程项目,成为国内国际高层建筑行业的一支生力军。”

  周天虎说,2006年,他带队参加沙特阿拉伯一个水泥生产线上70米高的熟料库滑模施工。当时,施工时间紧任务重,又正值高温天气,为了赶进度,工人们24小时轮班干,技术人员在高达40℃的临时办公棚里办工,饿了就泡包方便面,硬是按期且高标准完成了施工任务。回国后,所有的人都瘦了十几斤。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动了工程负责人。临别时,当地一位官员握着周天虎的手说:“你们是好样的,以后还来我们这里搞建设!”

  2013年,“官坡滑模队”承揽了白俄罗斯40万吨漂白硫酸纸浆厂120米高滑模烟囱的工程。这个造价200多万元的大型烟囱事关整个项目的成败,白俄罗斯总理米亚斯尼科维奇和主抓工业的副总理多次到施工现场视察工程进度。有一次,他们满脸惊讶地绕着烟囱转了几圈,仰望着高高的施工面问:“你们一天向上作业几米?”施工队队长梁青杰回答:“3米。”米亚斯尼科维奇伸出大拇指夸赞:“怪不得呢!前些时来还只看到两层楼高的圆圈,今天居然就变成了七八十米高的巨型建筑了!”

  据介绍,官坡镇是个穷乡僻壤,但滑模施工这一行极大地带动了山乡的经济发展,有的甚至形成了村落整体板块规模,比如沟口村原上组、前台老院组、梁家湾、寺坡组等,其中原上组的青壮年劳力四五十人几乎全部从事该行业,蔡家沟土岭两侧、上川公路沿线的几个村组也几乎都以从事滑模行业为主。好多在外做滑模工程的务工人员不但挣了钱,还学到了技术,回家盖起了小洋楼。一些以前游手好闲的人自加入滑模施工队后,也干得越来越起劲。据不完全统计,官坡镇仅滑模产业一项,年收入就达4000万元。

  周天虎笑着对记者说:“我们虽然是农民,同样能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滑模水平。最重要的是,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三门峡人。我们会始终秉承‘明理诚信,善做善成’的三门峡精神,做好每一项工程,为三门峡增光添彩。”

鹿脴录眉麓脢拢潞 滑模
路脰脧铆碌陆拢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