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煤碌脛脦禄脰脙拢潞脢脳脪鲁 > 新闻频道 > 综合新闻 >

他从田间地头走向国际舞台——访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农喜棉花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建军

脢卤录盲拢潞2021-10-22 22:30:13 脌麓脭麓拢潞财讯网

个人简介:

王建军,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农喜棉花专业合作社社长,山东省滨州市棉花协会会长。2007年,王建军开始种植“不修棉”,从此依靠新品种新技术,逐渐在当地成“土专家”。2011年4月他主导注册成立农喜棉花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 2012年引进国际可持续棉花,成为山东省首个国际可持续棉花项目合作伙伴。2016年,“农喜棉花合作社”作为可持续棉花的执行合作伙伴,推广可持续棉花36.8万亩,王建军创立的农喜棉花合作社可持续棉花项目给广大棉农带来“三省三提高”,受到广大棉农追捧。

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早年曾开过快餐店,在外辛苦打拼十多年返乡创业。

2006年,他划出3亩责任田搞起了棉花原种繁育试验,没想到这3亩地的收入达到12000元,超过别人20亩地总收入。

2011年,他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带领村民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带领2万多户农民走上致富新路子。

2015年,他在土耳其召开的国际可持续棉花会议上代表中国参会,并发言分享经验,受到国内外专家肯定和好评。

2016年,他应联合国环境署邀请,在北京参加“中欧可持续供应链高层论坛”,成为国内参加该会议的唯一的一位农民代表。

2020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智慧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观摩会在山东滨州召开,他的智慧农业项目得到200多名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

如今,这个土生土长的滨州农民出产的棉花已和众多国际品牌合作。这位农民就是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农喜棉花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建军。

心无旁骛  潜心耕耘

齐风鲁韵,钟灵毓秀;齐鲁大地,文脉昌隆;这里是山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圣贤智者群星灿烂,诸子百家层出不穷。科圣墨子、兵圣孙武、智圣诸葛亮、工圣鲁班、书圣王羲之、鬼圣蒲松龄皆诞生于此。今天的山东英杰汇聚,人才辈出,莫言等一批本土作家享誉中外,张继科等一众体坛健将为国争光。

王建军出生在山东滨州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早年王建军开过快餐店,在外辛苦打拼了10多年也没留下多少积蓄。2004年,王建军萌发了返乡创业的念头,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20多亩地仅仅为他赚来一部拖拉机头,2005年也仅仅收入1万多元。不甘于传统农业种植耗时耗力效益低,王建军开始搜集信息、购置书籍并到外地考察,为获得农业科技信息他订阅了2种农业科技类报纸,2006年,他划出3亩责任田搞起了棉花原种繁育试验,没想到这3亩地的收入达到12000元,赶上了他20亩地的收入,这让祖祖辈辈是农民的王建军大吃一惊。

2007年春,王建军订阅的报纸达到4种,又花了5000元买来一部电脑,通上了宽带。从此,一有空闲,王建军就阅读报纸,到网上浏览农业科技类网页,通过QQ与农业专家、种植能手进行交流,在专家的指导下,2007年他把棉花原种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6亩,并对不同品种的棉花进行了试种,在1亩地里他就种了十几种品种,仅这6亩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这就更加坚定了他进行科技种田的决心。2008年,尝到甜头的王建军索把20亩地全部种上了棉花原种,销售棉花原种及籽棉的年收入达到10万余元,亩收入达到5000元,是时的10倍。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全村有46户有30多户发展了棉花原种种植,有15户联合订阅各种农业科技报纸,有9户新上了电脑,一个168口人的小村正在发生一场革命的变化。

2009年,不满足于单一的棉花种植,王建军通过网络订购了水果玉米种子,种植了4亩地的水果玉米,并与银座、沃尔玛签订了购销合同,每个玉米售价2至3元。“一亩地能产玉米5000多个,每年两季,除去成本,亩收入大约2万元。”王建军把每亩地的收入指标又向上提升了3倍。此外,他还划出5亩地专门进行各种良种的试种,其中在2亩试验田上他就种了22个棉花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另外的3亩试验田种植了牛奶西瓜、黑花生、黑糯玉米、五彩辣椒等21个品种。王建军把一亩地里“种”出了2万元的收益,找到自己的致富好路子,吸引了十里八乡农户的观摩。

看到王建军的棉花长得好,许多棉农都慕名前来请教,接待工作一度占了王建军很大一部分精力。为了方便与棉农进行交流,2006年8月,王建军在自家棉地里举办了第一届棉花生产观摩会,让来自惠民、东营、高青等地的200余名棉农一块来地里交流技术,交流种棉经验。他们从选择良种、化肥、农药,一直谈到棉花行距、株距和修剪等,双方都受益颇多。“通过交流,我跟惠民的棉农学会了瓜棉套种技术,跟寿光的技术员学会了育苗、种植果树”,王建军说,“从那时起,我就想把观摩会一直办下去。”

2008年至2011年,王建军又连续在自家的棉田里举办了四届棉花生产观摩会,参加的人数由最初的200多人发展到500多人,涉及东营、济南、滨州、淄博等七个市。为了更好地与广大棉农进行交流,王建军在乡政府帮助下成立了滨城区农喜棉花专业合作社,专门为棉农提供种子、肥料、技术指导、棉花销售等服务,并建立了山东农喜棉花网和棉农QQ群,时常与棉农在网上进行交流。

发展壮大  共同富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1年4月,王建军主导注册成立农喜棉花专业合作社,慢慢发展社员达两万多户,种植棉花50000亩。该合作社 2012年引进国际可持续棉花项目,成为山东省首个国际可持续棉花项目合作伙伴,成效显著。 2016年,“农喜棉花合作社”作为可持续棉花的执行合作伙伴,推广可持续棉花36.8万亩。

墙内开花墙外香。农喜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已经悄然引起了国际组织的关注。2015年5月,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在全球拥有超过400家会员的国际可持续棉花发展协会决定在山东省滨州市整建制实施可持续棉花项目,这是该协会在我国实施的第一个政府项目,该项目实施后,滨州市在三年内建设一百万亩可持续棉花生产基地,全力打造棉花种植新模式。

国际可持续棉花发展协会主要包括棉花种植单位,棉纺织企业和国际知名零售品牌,以环保和公益为纽带,将棉花生产、加工、成衣制作到服装品牌等全部囊括在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据了解,可持续棉花的主旨在于通过最大限度的降低农药等保护措施所产生的有害影响,有效使用水资源,提高纤维品质,使棉业供应链各环节有效参与,让棉农能够种植和出售可持续棉花,满足市场的需求,为此滨州市按照要求先期对棉农进行了相关培训。其主旨在于使全球棉花的种植及生产更有利于棉农,更有利于种植环境和该产业的未来发展。

据王建军表示,“农喜棉花合作社”的可持续棉花项目给广大棉农带来的是“三省三提高”,受到广大棉农追捧—— 一是“省工”:合作社推广免整枝或简化整枝的“不修棉”种植模式,节省用工,大大降低了棉农劳动强度;二是“省肥”:根据当地的土质,实行“免费测土配肥,施肥方案灵活调整”,节省肥料开支20%左右。三是“省药”:合作社将有关高效低毒的绿色农药做成“农喜合作社可持续棉花专供产品”,避免了棉农的乱用药,也节省农药开始25%左右。“三提高”就是“提高了产量,提高了品质,提高了棉农收入”。而且,该合作社与汇通纺织、玉海棉业、魏桥纺织、愉悦家纺等棉花加工、纺织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良好棉花产业供应链。目前,合作社出产的棉花已众多国际品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科技创新 成就未来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 。虽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所以人耕地面积却只有美国的八分之一。新时代,我国在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已属短板。那么,这个短板的农业农村农民的痛点在那里呢?

王建军认为农民面临很多痛点,比如过度的体力劳动,不准确的天气和降水的预测,不精确的种植时间计算,以及无法治愈的作物疾病。首先是过度的体力劳动,因为很多农作物健康管理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非常昂贵的。传统形式的作物管理工作比较繁重且枯燥乏味,需要亲自逐珠、逐片检查是否有病虫害危害或失管现象。还有不准确的天气和降水预测,因为90%的农作物损失都是由于天气造成的。农民们单一地依靠天气预报来决定浇灌300亩棉花的正确时间,想象一下在降雨前给300亩田地浇水,这种规模的失败不仅是浪费,而且成本也会高得惊人。还有不精确的种植时间计算,围绕农作物的最佳种植和收获时间,可能会有很多不准确的推断。当试图考虑所有潜在的外部因素,如劳动力供应、气候、土壤类型、农场规模、作物轮作和作物疾病时,会有很多错误。变量的数量往往导致次优的种植和收获计划。同时还有不可治愈的作物疾病,植物病害可源于真菌、细菌和病毒有机体,这些有机体可从受感染的植物传播到健康的植物,使这些传染病威胁到整个作物的产量。抗生素可以预防作物病害,但是,它们不能治疗已经感染的植物,使该植物无法收获。最终,农作物病害会给农民带来潜在的巨大损失。

随着规模扩大,王建军一直思索着如何解决农民的痛点和难点。早年在土耳其参观时,王建军看到一辆辆农业机械化设备在田间作业,一个人就可以管理500亩农田,这种机械化管理让王建军大开眼界。“咱们虽然播种、施肥、采摘等都实现了机械化管理,但每家每户土地太分散,大型机械作业很难。”王建军计划通过土地流转,让合作社社员实施整片的棉花种植。

王建军认识到,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向。他大力发展科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进行合作,积极研究智慧农业技术。2020年11月24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智慧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观摩会在山东滨州市召开,来自农业农村部和主要产棉省农业部门,国家棉花体系相关专家、高校、知名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共计200多人参加了观摩会。观摩会上,智慧栽培团队首席科学家李亚兵研究员,现场讲解了合作社使用棉花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原理与团队自主研发的智慧管理设备的技术优势,演示了通过云端棉花智能管理台实时查看传感器数据和合作社棉花长势图像,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农喜合作社智慧农业技术系统应用情况。王建军说:“现在用上智慧农业以后浇水可控,节水可以达到60%以上,用肥我们也可控了,水肥一体化。第一是节省了人工,第二是节省了农资,实现了节本增效。拿着手机,棉花缺水了,用终端APP用手一开,然后就能灌溉,也能病虫害防治,还能监测土壤的PH值,等等一些方面,可以说是非常的先进,可以说是给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冬去春来,花开花落,王建军已经在棉田摸爬滚打了20个年头。从业多年,他最大的变化,就是幸福感,每每谈起取得的成绩,他最感谢的就是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农户的认可。谈起未来,王建军表示,诚信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原则和底线,未来要稳扎稳打,做事尽量完美。

一直以来,王建军都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经常参加各种扶贫帮困、爱心捐助等社会公益活动,如他积极资助北籍家村贫困学生籍志婷,让这个励志女孩圆了大学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正含义。

对于王建军而言,如今,棉花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经济作物,它还是一种文化,棉花的种植和纺织技术的普及,改变和影响了衣着的形式与状态,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正因为这些,棉花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的标符。王建军不仅仅给棉农带来福音,而且还承载着文化的传递,他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候思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鹿脴录眉麓脢拢潞
路脰脧铆碌陆拢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