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投资不足 全球经济没有助力
当70年前二战刚结束时,欧洲、日本等世界许多地区都背负沉重的负债,经济残破不堪。
但当时世界各国领袖却能采取长期的思维,认为要使国家负债减少,必须靠经济成长,而经济增长前景端赖全世界的经济复苏。
因此政府利用、甚至扩大资产负债表来投资,并开放国际贸易,以重振需求。
战后经济复苏有两大特点。第一,各国并未因政府债台高筑而自缚手脚,反而追求投资于潜在的经济成长。
第二,各国多方合作,财务最强的国家加强对其他国家投资,并吸引民间投资。各国皆不会仅牟一己之利。
当今全球经济与战后初期景象非常相似:失业偏高,负债既高且持续增加,全球总需求不足,既抑制经济成长,且引发通货紧缩压力。
投资水平与品质皆持续匮乏,公共支出长期低于最适水平。
然而刺激经济成长及就业的策略仍相当类似:即运用资产负债表(包括政府与民间)来创造新增需求,并促进公共投资,即使负债更高也在所不惜。
若能聚焦于投资,将能提升长期、永续性的增长愿景,也将使政府及家庭更有能力减债。
国际合作 成功关键
国际合作也是成功的关键,各国资产负债表的情况并不一致,因此全球须协力打通壅塞的投资中介管道,包括多国金融机构等。
然而近几年来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只选择有限度的合作,主因各国仅图自保,且负债偏高,难以增加投资来创造成长。
结果造成投资不足,且全球资产基础不断折旧,压抑生产力成长,也侵蚀了永续复苏的根基。
既然缺乏有力的国际投资计划,只好用货币政策来支撑增长,但货币政策基本上仅聚焦于国内复苏。
非传统政策受质疑
非传统货币政策能否反制通缩蔓延或恢复增长动能,仍颇受质疑,且使资产价格遭到扭曲。
各国还竞相贬值货币,但这并不能解决需求不足问题。
如能发动大规模投资及改革计划,与非传统性货币政策相配合,则全球经济将能步上更坚韧的增长道路。
当今全球合作的难题之一,是对一些不愿落实财政撙节及结构性改革的国家,设定一些条件,欧洲尤其明显。
但如果这些条件如此重要,何以在70年前并未因此而阻止各国间合作?
现在就应创造一种与70年前类似的机会,改变合作的诱因,激发必要的改革,并使全球经济走上更有力的长期复苏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