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群众工作不要忽视“疏”
立颜
2月13日,在射洪县曾家湾廉租房小区,王光荣和老伴脸上挂着笑容,正忙着收拾房间。“51平方米,够我们老两口住了,今年的春晚都是在新家看的,比住原来河边的塑料棚安逸多了!”
王光荣口中的“塑料棚”指的是他在县城涪江沿岸河滩违章搭建的茶棚子,王光荣和老伴在那儿住了10多年。(四川日报2月17日)
不管是在革命战争的激情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历史证明,没有群众就没有党的事业。
新时期,我国社会各阶层的群众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和新的社会群体,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浮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也逐渐显露,这些都深刻影响群众工作开展。特别当前,进入社会发展转型深水区,深化改革攻坚期,群众工作保罗万象,各类社会矛盾凸显,有限的社会承载力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如果一味制止,不去深究背景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给社会安全稳定带来极大隐患。我们要以“疏”为原则,敢于、勤于、善于做群众。因为,疏则通,通则顺。
首先是敢于做群众工作。工作任务重、头绪多、事情杂,许多干部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难道就这样摆起?当然不行,这样意见会越来越大,矛盾会越来越深,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要敢于啃硬骨头。
其次是勤于做群众。群众工作事无巨细,不是等发生了什么再去化解什么,而是需要我们走基层沉下去,在群众中找线索,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或化解萌芽状态下的矛盾。
最后是善于做群众工作。仅有热情和干劲远远不够,还须有新方法、新招数,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在守法的基础上,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方式去处理问题,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