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残疾人教育,让他们的明天更美好
昨天,教育部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特殊教育发展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实现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使残疾学生的免费教育达到12年。
2015年4月,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残联作为第三方对特殊教育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评估组组长、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介绍,“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特殊教育投入力度明显增加,中央特教专项补助经费从2011年的2500万元提高到2014年的4.1亿元;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2014年接受特殊教育在校学生达39.49万人。未入学残疾儿童数从2010年的14.5万人减少至2013年的8.3万人。(人民网12月1日)
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体现在时时刻刻的文明行为上,体现在外出遵纪守法和守护文明约定俗成的规矩之上。中国从农耕文化为主的封建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和信息文明社会,时间短,特别是经历工业文明的时间特别短,人民群众的行为方式还没有完全适应当前社会文明发展的阶段。
农耕文明的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广大农村、牧区,居住分散,人们的活动空间开阔,人们自由自在。由于人口密度比较小,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环境压力相对较小,一些吐痰等行为,不会对其他人产生多大的影响;而在工业文明和城市高速发展阶段,由于人口集中居住,狭小的生存空间,让人们的生活受到极大的限制。居住在拥挤的城市,生活环境不能够有丝毫的闪失,否则就会对其他人造成严重影响,大声喧哗、不讲清洁卫生、扰乱走路秩序这样的行为,都是必须禁止的。这就是现代社会有这么多限制的根源,这些限制也是组成现代文明社会行为方式的主要部分。
国家在管理社会秩序中,必须要维护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为维护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国家从立法层面,制定了很多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要求人民按照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只有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遵守已经形成的行为规范,社会才会有序运行,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才会得到维护。在中国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在中国从农村仍然还是农耕文化的时代,转变人民的行为方式,遵守现代社会的文明准则,需要教育和严格规定并行。
中国人民在外出出行的时候,出现很多与现代文明规范不相适应的不文明方式,这是过渡阶段正常的行为。我们不必自卑,更不能妄自菲薄。在改进中,我们需要从方方面面加强教育,从一点一滴规范这些行为习惯。在严厉惩处中,让绝大多数群众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法律法规的压力,感受到遵守文明规范的重要性,才能够有动力让他们在生活中,慢慢改掉一些毛病,成为文明社会中的有文明行为的新时代、新文明阶段的中国人。
(文/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