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举措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目前,部分村(社区)仍然存在干部队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方法简单、作风漂浮、工作推动不力、服务群众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部分惠民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甚至“缩水走样”,最终难免出现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不到位的现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用实际行动唱好基层服务歌。
前提是选好配强班子,强化服务意识。应该说,加快村社区发展,服务广大群众的关键在党组织,根本在于村社区干部。只有抓好班子建设,才能促进发展,经济发展了,社会才能和谐稳定,社会和谐了,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因此,优化村社区班子结构,激发干部活力,建设一支服务意识强、工作作风好、业务水平高的领导班子,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乐于奉献的党员骨干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拓宽基层党组织服务渠道,才能在行动上做实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而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重点是加强问题排查,建立民情台账。要认真剖析“最后一公里”问题,就必须到群众中听意见,听真话,要通过加强问题排查和收集村情民意来建立民情台帐。首先,应把查摆问题贯穿始终,按照“群众提、集中找、暗访查、集体议”等方式,切实找出村居民小组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其次,应深入基层一线,到群众中去“听意见、问诉求,察民情”,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倾听群众疾苦和诉求;最后,应根据问题的排查情况,着手建立问题台账,为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整改落实提供依据。
核心是搭建服务平台,落实服务内容。要建立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长效机制,不断不断完善基层便民服务大厅问题整改落实,把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打造成为居民群众即来即办、急事急办、定时定办、难事专办的优质服务窗口,推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便民服务工作模式,通过开通人口计生、民政低保、劳动保障、残联救助、居家养老等服务窗口,千方百计提高办事效率,让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真正成为便民利民的服务窗口,真正把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关键是构建服务网格,实行包组联户。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要想增强实效,保障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就要明确责任,实行包组联户走访机制。要根据社区居(村)民小组的实际,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将社区村(居)民小组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明确网格负责人。社区干部按照“责任到人,联系到户”的工作原则,建立包组联户长效机制,通过主动上门服务,细致了解群众衣、食、住、行等所需、所急、所盼之事,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联系人与网格居民联系常态化,初步建立起社区—村(居)民小组—服务网格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文/旷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