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贵在“精”
当下的中国,正在进行一项举世罕见的脱贫计划:未来5年内,使7000万人脱离绝对贫困。据统计,至2014年底,全国仍有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12.8万个贫困村、7017万贫困人口,重点分布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其中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有西藏、甘肃、新疆、贵州和云南,贫困人口数量超过500万的有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和四川。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这7000万贫困人口必须全部如期脱贫,一个不能剩。(2015年12月1日 人民网)
近三十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共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充分肯定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看到扶贫开发任务仍然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啃“硬骨头”还需“硬办法”。习近平主席在12年前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就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面对减贫效益递减问题开始突出,中央的扶贫思路已经转向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委派“谁来扶”要精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解决好“谁来扶”问题,不仅是要精准因村派人,选择一位有专业知识背景,强劲实干能力的“第一书记”来发挥第一作用,承担第一责任,做好脱贫攻坚的“领头羊”,更是要打造一支有有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的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部队”、“中流砥柱”。
选择“扶持谁”要精准。所谓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解决好“扶持谁”问题,就是要精准选择扶贫对象,搞清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才能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这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沉下心、沉下力,深入实地考察调研,实实在在摸清情况,精准建立信息台账,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明确“怎么扶”要精准。如果说初期的扶贫工作是“面式”的扶贫,一个政策可以解决几万、十几万贫困户,那么精准扶贫就是“点式”的扶贫,这对于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位等工作的精准度要求更高。精准脱贫切忌“一刀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基层,找准定位,紧紧围绕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出实招,出硬招,坚定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创新管理,运用制度,才能真正整合资源、强化保障,取得扶贫实效。
评估“扶好没”要精准。解决扶贫检验问题,就是要解决某些地区的问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改革创新,坚持考核精准、责任精准、监督精准。既要将农民收入增加多少、减贫多少人口、何时改变整体贫困的面貌等实际标准纳入贫困县主要领导的考核指标,也要看贫困群众是否如期实现脱贫,建立群众参与评议的扶贫成效长效机制,脱没脱贫,扶没扶好,要群众说了算。要坚决杜绝摘掉贫困的“帽子”,却还穿着贫困的“里子”现象。
只有全党全社会以精准脱贫为抓手,坚定决心、矢志不渝,拿出苦干实干的劲头,认清形势,创新方式,拧成一根绳,合成一股劲,才能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兑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一个也不能剩这一庄严承诺。(文/舒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