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应如何统筹兼顾?
地方车改正在有序推进。尽管车改在地市一级尚未开始普遍实施,但“不够用”“倒贴钱”这样的基层声音,自去年车改破冰以来一直不断。(新华网2015年12月9日讯)
公车改革,是建设廉洁型、节约型机关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亮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提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坚持社会化、市场化,并提出多项具体举措,这从党内法规的层面为公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指明了基本的方向。
公车改革意义重大。一是有助于节约行政机关运行成本,降低三公经费开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二是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抹去公车所代表的地位与权力的印记,打破特权思维;三是有助于杜绝公车私用、滥用等违纪违规行为,遏制贪腐,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四是车改倡导的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更有利于政府官员以勤政、廉政的公务形象取信于民,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公车改革中,全国上下最为关心的,自然是车补的发放问题。给谁发?发多少?怎么发?如何最大限度的保障车改发放公平合理?中央的回答是“统筹”。
统筹,就是各单位要根据公务出行的实际情况,在车改补贴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合理确定车改补贴的使用办法,合理确定对各层级、各岗位的补贴发放标准。统筹的目的是兼顾,是公平,是为了是中央车改的意图充分得到落实。要做到这些,统筹要贴合实际,要“接地气”。
一方面,岗位级别较高的如会议、调研等公务出行较多是客观现象,但同时身处基层、级别较低的人员“跑腿多”也是实际状况。以前在单位配备有公车的情况,由于车辆有限,首先满足的是领导干部的出行需求,普通工作人员出行只能选择社会化车辆,自掏腰包倒贴钱。收入低还倒贴钱,工作积极性大受打击。车改一施行,他们最为拥护。所以车改费用的统筹发放要从实际综合考虑,更应该向这个群体倾斜,要保障其最基本的利益,做到公平合理,才能激发这个群体的工作热情。
另一方面,对于统筹使用车改补贴的做法,也必须慎之又慎。有些单位以统筹的名义,将车改补贴集中起来,以单位名义租用社会车辆,租用的车辆又自然而然的沦为领导的“私车”。这种统筹,实际上是走了车改的回头路,严重的损害了普通公务员的利益。所以公平合理仍应是统筹的最核心要义,要加强对统筹使用的监管审查,非特殊情况不可截留统扣,要确保车补如实足数发放到每一个公务员手中。(文/马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