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官商勾结顽疾要守住纪律“底线”
《中国经营报》获知,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原司长郝卫平落马同样来自电力审批受贿。其在把控电力审批权限上,几乎所有的企业和所有的项目审批,均以金钱开路。其中大部分“行贿者”
系中央企业及其下属公司,亦有个别民营企业。检方指控称,郝卫平单笔受贿金额从2万到80万不等,总额超过千万元。检方同时还指控称,郝卫平也涉嫌以收受他人赠与房产的方式受贿。(人民网)
作为电力审批的把关者,本应该为企业服好务,助推企业发展,而郝卫平却以此来作为与商人搭桥索贿的工具,最终倒在了这“官商勾结”这绊马索上。十八大以来,随着一批批官员落马,不良“政商关系”更是为人诟病。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山西
“塌方式腐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位落马官员背后都有商人的影子。
现在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房地产开放、工程项目、惠民资金、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腐败问题频发。领导干部插手工程项目、亲属子女经商办企业问题突出。有的地方扶贫、涉农、医保、低保资金都敢贪敢挪,而且拿这些钱来行贿买官,群众的“保命钱”成了干部的“买官钱”,发达地区通过工程项目搞权钱交易,贫困地区贪扶贫救济的钱,恶行令人发指。
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公务人员和领导干部,要守住底线。要像出家人天天念阿弥陀佛一样,天天念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你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伸手必被捉。“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想都不要想,一触即跳,才能守得住底线。”
对于为官者来说,纪律的“底线”也就严于国法的法治,用更严格的法来牵制权力。工程项目从审批、规划、招投标到施工、质量监理、验收评估等要经过十多个部门,在人为的操纵下制度成了摆设,让腐败无孔不入。这也就警示我们必须严格掌控纪律“底线”管住人,将监督渗透到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中,让监督环节切实发力。只要触碰到纪律的“底线”就要严惩不贷,形成高压态势,让人没有胆量玩权力任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打虎”“拍蝇”、正风肃纪,初步形成了“不敢腐”的氛围,也正是严格掌控纪律“底线”的成果。
许多贪官在下属面前表现得非常强势,有的甚至对自己的工作搭档都非常强硬。其之所以要破坏民主集中、集体领导的组织原则,重要原因在于,自己只有独揽大权、一手遮天、个人说了算,才能更好地“照顾”商人,更多地谋取私利的目的才能顺利实现。李春城、季建业、仇和等官员喜欢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意见,使用权力十分任性,是私欲膨胀,利益欲求使然。
要根治官商勾结顽疾,除了采取上述治标的办法外,关键还是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用制度管权、管钱,念好约束权力的“紧箍咒”,把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形成“不能腐”“不愿腐”的机制。(文/钟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