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扶不扶”老人成为世纪话题
近日,患有心脏病的宜宾高县文江镇58岁进城务工人员罗某,在回家的途中突发心脏病倒地,等急救医生和民警赶到时,罗某已停止呼吸。几个小时后,得知罗某去世的消息,素不相识的宜宾网友“宜宾江哥”在网上表示非常自责,因为他是第一个看到罗某倒地的路人,但几番纠结,但最终没有及时施以援手。帮一把,担心惹麻烦。不帮,又要受到良心之困。“老人扶不扶”的两难困境,再次被网络热议。
自2006年江苏“彭宇扶老人引发民事诉讼”一案发生以来,“当代青年的教导者与智者,年迈的身躯,脆弱的心灵,需要关心和照顾”的不再是人们心中的那个老人,他们可以违背社会公德去牟取一些有损他人的利益,让那些崇尚道德的年轻人们伤心。导致人们从小就被教育“尊老爱幼”的传统思想在对于扶老人的问题上似乎有了新的理解。人们开始在帮助前犹豫或选择袖手旁观,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这些现象的出现反应出社会道德的严重缺失。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努力在社会各层提高“加强社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对公众诚信道德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一个社会如果离开了共同体成员的信任,就难以存在和运转,有了信任才能促成合作。出现“老人跌倒无人敢扶”是人们之间缺失了信任,根究其因是某些人道德的缺失。国家机关可以给予社会成员以评价,给个人诚信打分,还要不断鼓励弘扬有道德的人,才能真正的培养出能担当、讲诚信、有道德的华夏儿女。
社会行为导致信任缺失是人心走向堕落的警笛,正如2014年的春晚小品《扶不扶》中有这样发人深省的一句话:“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要倒了就扶不起来了!”因此,公众诚信道德的建设是对乐于助人者开辟道路,也是吹响道德至上的号角,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不再内心纠结,为社会道德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扶老人、帮老人、帮老人”是社会道德与良知的体现,不要让热心人失望,不要让“扶老人”的问题成为世纪话题。(兰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