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四川日报专题报道绵阳市在年轻干部培养上的新探索——海(境)外挂职。深入探讨了绵阳干部海(境)外挂职的收获。由此,更激发了笔者对这一干部培养模式的新解读。笔者认为,这决不仅仅是从“国们”走出去,再把“海外”引进来的简单的“进出模式”,而是让干部从“本位”走出去,再从“外围”引进来的新的“进出模式”。
首先,地域的差异当然是干部“进出”面临的最首当其冲的变化。在海外国度的生活、学习及工作经历是党政干部深入了解和熟悉海外经济社会发展最便捷和直观的方式,更是在了解后,借鉴其它国家先进的管理和发展经验来提升本地区发展能力的重要力量。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我们千百年来前进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同时,把党政干部选拔到企业挂职,更是“换位、换角”的历练和锻造,这样的换位和换角就是将干部从“本位”上驱赶出去,彻底的封杀干部身上的“本位主义”思想。让干部真正置身于企业、置身于市场、置身于社会发展。这样的角色转变更有利于祛除普通干部身上原本的工作习习气、社会认知,甚至思维方式。从这一点上来看,这样的挂职对祛除干部身上的“本位主义思想”起着重要意义。
其次,把干部从“外围”引进来是指祛除“原本的自我”后再用自我以外的能量把“我”填满,从而建立“新的自我”。这样的变化是对干部自我能力质的提升,对干部成长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绵阳干部通过海(境)外挂职,实现了区域、行业、层级、领域及社会关系的“外围”突破,从而,由此产生的外围信息将在“自我”中发酵和突变,占领和替代“自我”中落后的信息,实现自我认知、自我能力、自我探索等方面质地变化,成功建立“新的自我”。
综合来看,若寄厚望于通过海外(境外)挂职干部的收获在短时间内让本地区、本单位的发展发生改革性变化是不太实际的。但是,如果能通过这样的干部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适合岗位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国家干部无非是一个值得点赞的方式。(文/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