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杨:完善高考机制,大力进行制度创新
高考制度有不完善尚待改进之处,但不可否认,“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决定了它仍是目前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保证其在公平的轨道运行,是全社会的心声;任何有违公平的行为,也会牵动每个人的神经。理解这一点,也就不难明白江西替考、内蒙古“高考移民”事件中公众的群情激奋。
“高考移民”之所以让人痛恨,因为他们挤压了被“移民”地区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那为何此次河北的“移民者”中,公职人员成了的“排头兵”?一来,他们有能力研究政策。狡兔三窟似的高考移民也算“蛮拼的”,一些河北家长从工作单位、户籍、购置房产、缴纳社会保险等多种渠道与内蒙古扯上关系,把当地的高考政策算是研究到极致。二来,他们手头有足够多的人脉资源。要想让自己的孩子“移民”成功,要打通的关系肯定不少,但与平民老百姓相比,这些领导干部就有了“先天”的优势。
当然,官员这种为了子女高考而“移民”的行为,显然不可取。这种行为肯定无法解决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反而滋生了另一种“不公”,对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本身就相对落后的内蒙考生更加不公平。既然是官员,就更应该为这种不公发声,而不是利用自己的资源和门路,去发展另一种“潜规则”。将本省资源向教育倾斜,办好省内几所大学才是目前当务之急。同时,国家更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均衡人均教育资源,不要让名校对某些省份的考生过于遥不可及。
如何遏制“高考移民”中滋生的腐败苗头?需要相关部门完善高考机制,大力进行制度创新,比如改革高考招生指标分配制度,建立按各省市人口比例确定招生指标的制度,让那些投机者无“空”可钻;实行官员子女另行审核制度,对官员子女进行更加严格的家庭调查和户籍、学籍审核,掐灭权力寻租的苗头,从根源上铲除“高考移民”中的腐败;要严厉打击非正常的“高考移民”,对违规违纪的官员和部门进行处理,以巨大的威慑力堵住腐败源头。
这些将子女送到内蒙古参加高考的河北公职人员,知法犯法,想方设法跃“高考移民”禁区,无疑给老百姓带了个坏头,若不早日下大力气遏制住这种不正之风,不仅让被移民区的教育资源被无情“掠夺”,一些老百姓更会予以效仿,那时候再来收拾烂摊子,为时晚矣!(文/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