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玉:理性看待 公车改革
有关公车改革的话题,这些年没少提,社会各方面的呼吁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一些地方,曾经出台过诸如取消领导专车、加强公车管理等改革措施。
政府官员公务用车的资金来源是纳税人的税金,其目的是官员在公务期间更好地为纳税人工作生活提供更高效的管理和服务。但是,从改革的实际效果来看,取消了专车,并没有取消特权。
加强了公车管理,并没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领导专车取消没多长时间,又退回到了“专车时代”。公车私用作为中国“官本位”传统思想下的产物,是特权思想、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下的沉疴痼疾。很多官员将公车作为了自己的私有财产,甚至将其作为身份的象征,少则三四十万,多则百八十万的豪华公车比比皆是,造成对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
应结合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出台具体的车改方案。地方政府应改变公车“配给制”,大力发展租车公司,鼓励打电话租车,减少公车开支。“这不仅是公众呼声,也有利于构建服务型政府。”
很多地方都出台了严格的条例,对在婚丧等场合私用公车者,轻则罚款,重则处分曝光。如此公车腐败浪费现象,严重败坏了党风政府风气和社会风气,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但这种现象却屡禁难止,几乎天天都有媒体在曝光。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车的使用超出其职务行为的范畴,严格讲是公务员对纳税人的一种侵财行为,这是公车改革的法律基础和保护公共财产不被侵犯的大事情。(文/叶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