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乾芳:简政放权是适应新常态的重要体现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一提到“简政放权”,总是心如滴血、身如剜肉,很多领导干部亦是如此,视权力为己有,待权力如己出,往往只看重权力本身带给他什么利益,多大好处,从来没有想到过这样的权力来自于谁,得自何处。
政府职能转变迫在眉睫。在一些地方,群众和企业办个事要说破嘴、跑断腿、排长队,有的要凑齐几十个公章才能办成。对于这样的办事难现象,不仅群众“恼火得很”,政府办事效率低下也饱受诟病。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无疑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就是简政放权。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只有下决心进一步打开政府职能转变的这扇大门,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才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简政放权不是权力“转移”,因此在落实的过程中,一定要谨防权力寻租,防止一些政府部门把权力下放给关联企业或者下属单位,导致“换汤不换药”;同时要监督地方政府,合理利用下放的审批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地方的作用,切实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削权是一场自我革命,各级政府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
李克强总理告诫道,“以后的路还很长!”笔者认为,杜绝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现象,既要有虎口拔牙的勇气,又要有自觉拚弃不该管不该要的权力的决心。再加上积极地推进社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完善考核机制等多方措施的推进,相信“简政放权”终会硕果累累。(文/姜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