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多渠道倾听群众呼声
2019年4月15日至17日,习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期间对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出要求,强调党员干部要到脱贫攻坚的一线、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热实践中历练,经受考验,磨练党性,增进群众感情,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并指出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作风建设的新要求,并认真贯彻落实,在实践中为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出贡献。(中国共产党员新闻网2019年6月15日)
早在2007年,习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在《生活情趣非小事》这篇文章中写道: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干部的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因此作风建设要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当好作风建设的表率,同时更要发挥好对下属和家人的教育和管理,促进全社会形成良好风气。
作风建设要提升服务意识。以“保红线、保发展”为工作主线,认真履职、依法行政。坚决执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办结”、“一站式服务”等制度,同时强化工作效能督查,实行 重点工作交办督办制度,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效能。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日常作风情况监督检查,定期开展督查,杜绝纪律松弛、精神萎靡不振、迟到早退、串岗闲聊、上网打牌玩游戏、逛淘宝等不良现象。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问责,作风建设要注重防微杜渐。2009年,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要求,强调党员、干部要切实解决好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问题。他说,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纵观各类腐败案件,一名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作风建设要构建干部监督体系。要充分发挥信访、巡视工作、干部监督员制度、公示调查制度等的作用,多视角、多渠道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发现领导干部在执行党的纪律和各项要求等方面出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时,及时提醒、告诫,帮助克服和解决。党员干部要结合本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自我剖析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升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风建设要构建严肃纠正机制。发现问题要加强调查核实,对经过调查属实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经调查没有问题的,予以澄清。要加大组织处理力度。对违纪违规的干部,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批评、通报批评、停职、调离、引咎辞职、降职、免职等组织措施予以处理。(文/张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