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暗访走形式
开展暗访是发现基层真问题、督促问题真解决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所谓暗访,指暗中调查以察看、了解真实情况。也就是说,暗访就是不发通知、不作宣传、不做广告的调查、考察。何时、何人调查、怎么调查、调查什么内容、找的哪些对象、走的哪个路线?除了调查者知道外,其他人、特别是被调查者应该是完全不知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了解最原始的资料,从而作出最客观的评价和评判。
然而,当下,个别地方和部门存在“假暗访”问题。有的暗访行动被当地识破,暗访还没有开始就成为了明察。有的暗访人员不把暗访工作当回事,并没有真正去“访”,而是打车走一圈了事。有的暗访严重走样,本该直接到村的,变成了直接到乡;本该直接到户的,变成了直接到办公室和会议室;本该查找问题的,变成了听成绩汇报。更有一些暗访异化为“被调研”“被安排”,暗访人员甚至“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要求地方“层层陪同,前呼后拥”。这样走样的暗访,不仅不利于开展工作和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还会演变成新的形式主义。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一要健全暗访制度机制。要以制度形式,明确暗访的组织机制、检查内容、检查方式、责任追究办法、奖优罚劣标准等长效机制,为开展暗访工作提供制度支撑。
二要强化干部的暗访本领。出现假暗访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一些部门和干部缺乏暗访经验和能力,在暗访中力不从心。因此,要不断强化干部干事本领,做好相关暗访知识的培训,解决其不会、不能、不敢暗访的问题。要切实防止暗访只问干部不问群众,只问受益人不问相关利害人,只问肥水部门不问清水衙门的正直干部,只看盆景不深入实际的现象发生。
三要引导干部摆正心态。假暗访本质上是干部担当责任意识差,暗访时有怕麻烦、怕得罪人的心理。因此,要引导干部摆正心态,主动强化担当意识,让暗访者和被暗访者都认同并理解暗访检查是查找工作“病灶”的必要手段,不反感不排斥;同时,也应认识到要在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上下功夫,真正不畏惧各类暗访。(姜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