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递脏衣服”看传统文化的流失
在3月9日晚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网络访谈中,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良一爆料:由于快递业务的便捷,眼下,高校学生把积攒的脏衣服寄洗,再通过快递寄回来,成了邮政的一种新业务。(3月9日央视网)
从刘司长的爆料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两点:快递业在飞速发展壮大,时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学生确实够懒惰,把脏衣服都快递回家这种做法,实在让人瞠目结舌——现在连一衣都不洗了,将来何以洗净人生中的千万纤尘?
刘司长的爆料本意是在说快递业覆盖了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群众提供了方便,让群众得到了实惠,这一点我们也承认。但是如果我们深思就会发现,不仅仅是快递业,还有通讯业等,这些新兴产业在为群众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让很多人文的东西随之流失:一根电话线岂能丈量出亲情的长度?一个包裹怎么就把那些沉淀千年的勤劳品质带走了呢?因此,如何在便捷和传统的人文情感、道德品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是人们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新兴行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就是为了方便群众的,明明有捷径可以走却不去走,是固步自封、是不求进步的表现,这样下去,又谈何创新、谈何发展?大学生快递脏衣服只是一部分大学生的行为,把这部分人的行为放大而迁怒于快递业、迁怒于其他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勤劳的人自会勤劳。
因此,我们对大学生快递脏衣服回家这事大可不用嗤之以鼻,因为我们在消费时代给我们的礼物时也同样摒弃了很多东西,虽然我们没有用快递寄洗衣服,我们还可以用“勤快”二字自夸,但是在其他方面,我们也可能忽视了亲情、忽视了其它,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五十步笑百步。